練習量不足,最明顯的反應就在肌力上. 一般來說,跑馬拉松的撞牆期大概是在30~35公里左右會出現,去年的太魯閣馬拉松肥羅就體會過。這回的天候狀況更好(溫度適宜/下毛毛雨),理論上成績應該會更好。
不過,也的確僅止於理論上。才剛跑到23/24公里左右,不適的感覺就出現了。只好停下來拉拉筋/活動一下關節,但情況似乎沒有改善。於是就只好抱持著且戰且走的心態來面對剩下的十七八公里。
幸好前半段路程用跑的,稍稍累積些時間供後半段揮霍。只不過沒想到,情況一直沒有好轉,每回跑個幾百公尺後,疼痛感馬上浮現,所以最後的路程,九成以上都是用快走的方式完成,時速大概維持在6.X公里左右。
雖然看著倒數里程愈來愈少,但雙腿始終提不起勁來跑步。好不容易熬到終點前一百公尺左右,咬緊牙,順道給自己留個面子,慢慢慢慢地龜進終點。
肥羅當天應該是在關門時間前倒數十名內進終點的,成績真是慘不忍睹。
檢討一下,不需要為失敗找藉口,唯一的理由就是練習的份量不足。所以前半程(21KM)還可以應付過去,後半程就是現世報了 .... 呵!
下次的馬拉松(還有下次?一定有下次)一定要做好充足的準備,這樣才對得起自己,也才對得起馬拉松這項運動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